怎樣鑒別野生菌能不能吃?
方法/步驟
一、看生長環境
可食用的野生菌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下,而有毒的野生菌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尤其要注意生長在桉樹下的野生菌不能采食,無論是不是你所熟識的野生菌,生長在桉樹下的野生菌與桉樹的某些成分結合后均為毒菌。
二、看外形和顏色
一般來說有毒的野生菌顏色鮮艷,有紫、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菌傘上也會有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采摘后容易變色;有疣、紅斑、溝托、溝裂,或者帽子上有疙瘩,菌子上有菌托、菌環的一般都是有毒的野生菌。無毒的野生菌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
三、看分泌物
將采摘的新鮮野生菌折斷菌桿看其分泌物,有毒的野生菌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折斷后在空氣中氧化而變色;無毒的菌類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但值得一提的是可食用的菌類如見手青也是因其觸碰后變青色而得名。
四、聞氣味
湊近聞一聞,一般而言有毒的菌類具有辛辣、惡臭等味,而可食用的菌類則有菌子固有的淡香味,無其他異味。
五、做試驗
如果以上幾條都無法辨別時,可以準備一些蔥白,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則證明此菌有毒,反之則是無毒的菌類。還可以觀察如果是毒菌,煮熟后遇上銀器往往變會變成黑色,遇蒜丁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六、用牛奶來試驗
最后一種方法,還可以用少量新鮮牛奶灑在菌面上,如果牛奶在菌表面上發生結塊現象,則很大可能是有毒的菌子,反之則無毒。
END
注意事項
食用野生菌的注意事項
1、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更不要采食自己不熟識的菌類。
2、種類不同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
3、加工野生菌一定要炒熟炒透,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4、吃菌時最好不要喝酒。因為野生菌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 上一條中國云南野生菌飄香新加坡2019/2/19 11:49:25
- 下一條野生菌中的“精靈”,在大山里可遇而不可求,一斤幾百元算便宜的2019/2/19 11:49:25